伊翁·蒂奇作品全集出版社编辑委员会代表
北落师门大学星际比较生物学系
“蒂奇学”研究所科学委员会暨《蒂奇季刊》编委会成员
——A.S.塔朗托加教授
1 “前言”篇所引文献皆为作者虚构。——编者注。
最近出现了不少声音质疑蒂奇作品的真实性。出版社告诉我们,蒂奇有个代笔写手,也可能根本不存在蒂奇这个人,他的作品都是——据说是——由一个名叫“LEM”的装置写出来的。一些极为离奇的传闻甚至说,这个“LEM”竟然是个人。如今但凡对宇宙旅行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LEM其实是“月球短途旅行舱”(Lunar Excursion Module)的简称。这是美国在“阿波罗计划”(第一次登月)中研发的一种太空舱。诚然,无论作为作者还是作为太空旅行者,伊翁·蒂奇都无需任何辩护,但我还是想借此机会一劳永逸地击溃这些荒唐的传言。特别说明:LEM确实安装了一个小型大脑(电子脑),但这个装置只能完成非常有限的航运任务,根本不可能书写出任何连贯的句子。除此之外,我就不知道还有别的什么LEM了。我们在大型电子机械目录(即《纽约基准电子手册》,1976-1979)中没发现相关内容,在《宇宙大百科全书》(1989,伦敦)中也没有。接下来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这些流言蜚语与本书的严肃内容完全无关,所以停止搅扰我们的“蒂奇学”学者,他们还需要付出许多努力,花费许多时间,继续完善“伊翁·蒂奇”这部鸿篇巨著。
2 E. M. 斯安科,《蒂奇书桌左边抽屉的衬里:一部分未完成的作品》,“蒂奇历史”系列第十六卷,第1193-1195页。
不过目前本书中没有第二十六次航行,因为那一次的内容最终被认定是伪造的。相关证据来自我们协会的一些工作人员,那些人曾是电子文本分析师5。在这里,我要存私心地多说一句,我一直觉得这个所谓的“第二十六次航行”非常可疑,因为那段文本中有很多不准确的描述,比如说,“哎哟”这个词(蒂奇文章里常用的是“哎呀”),另外还有诸如“蜥翼”“喵城”以及“低能种”之类的词。
3 O. J. 巴伯利, 《亲缘关系在家庭旅行中是速度的函数》,“蒂奇历史”系列第十七卷,第232-234页。另见R.Z.亨普, 《亲缘关系与相对论(复印版,巴西利亚)》, 第482-512页。
关于第八次航行,“蒂奇学”心理分析师团队在本书即将付印前一刻才确定:所有事件都是在蒂奇的梦中发生的4。霍普弗斯托瑟博士的著作表明,某些著名人士的梦境会产生实际影响,比如艾萨克·牛顿爵士和波吉亚家族会对蒂奇的梦产生影响;反之亦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这一课题的相关参考书目。
4 S.霍普弗托瑟博士, 《从认识论上看,伊翁·蒂奇梦境的不可否认性》。“蒂奇历史”系列(标准版)第六卷,第67-69页。
目前这个版本的伊翁·蒂奇作品全集中收录的蒂奇作品,既不是完整版也不是最终版,不过跟之前的版本相比,已经增改了不少,也确实是一个进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中新增加了蒂奇两段此前不为人所知的航行的记录,即第八次和第二十次2。第二十次航行的故事里提到了一些有关蒂奇和他的家人的信息,这些信息不光历史学家会感兴趣,物理学家也会喜欢,因为它涉及一个很久以来我一直在怀疑的理论——亲缘关系中的相互依赖程度与速度相关3。
5 E. M. 斯安科、A.海瑟德和W. U.卡拉马拉毕索瓦,《蒂奇文本中的语言学β谱的频率分析》,“蒂奇历史”系列第十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