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lsie Dinsmore,马莎·芬利所著,初出版于一八六七年。
【注释】
[2] Eric,or Little by Little,佛德克·法拉所著,初出版于一八五八年。
看完《魔戒》,一如往常地惆怅与失落,因为故事就此结束,再也没有了。
[3] What Katy Did,莎拉·西·伍尔西所著,初出版于一八七二年。
我已经写好《暴风雨》的心得报告,狄尔丽的也差不多完成,好让她可以在自习时间抄誊。为了让两份报告有所区别,我把她那份的主题集中在米兰达身上,我的则是普洛斯帕罗。作为回报,她会替我写数学作业。我就是搞不懂联立方程式,特别是之前还错过了几堂课。
[4] Pollyanna,爱莲诺·波特所著,初出版于一九一三年。
我帮忙凯洛小姐替新书盖章、上架。看起来都很无趣,全都是关于青少年问题——毒品、家庭暴力、精虫冲脑的男朋友或爱尔兰生活等等一类的励志书。我恨死这种书了。首先呢,它们全都悲惨到了极点,但就算如此,你还是知道所有人到了最后一定会克服困境,开始成长,并领悟世间的道理。你几乎可以看到书里就大大印着这几个字。我看过许多维多利亚时期的童书——因为就摆在家里的书架上——像是《艾西的故事》[1]《小妇人》《童贞幻灭》[2]和《凯蒂的彩虹》[3]等。虽然出自不同作者,但它们传达的都是同样的道德寓意。现在这些青少年问题丛书也是在宣扬一模一样的东西,只是文笔没有维多利亚时期的作品那般精巧,表达得也没那么明确。如果我非得看一本教人如何克服逆境的书,绝对会选《快乐小天使》[4],而非茱蒂·布伦[5]。只是当你有那么多科幻小说可看时,怎么会有人想看这种书呢?我实在无法理解。即便单就童书而论,你也可以从《宇宙人质》[6]和《银河公民》中学到更多有关成长与道德的意义。
[5] Judy Blume,美国当代知名童书与青少年小说作家。
巴士底监狱攻破那天,路易十六在他的日记中写下了这句话。
[6] Space Hostage,尼可拉斯·费斯克所著,初出版于一九六七年。
今日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