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善意对人,不主动伤害他人和危害环境,那么就不会有战乱与仇杀。生产力的发展使地球足够养活百亿人口,未来没有理由更糟。但看看现实世界的那些战乱与纷争,想让人类和平相处似乎太难了。
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未来?或者,我们有选择吗?
人类的未来,应该团结协作,冲向科技树的顶端。而不是将时间花在互相仇视、攻击上,为了争夺一颗渺小星球而自我毁灭。
然而,科技也可能造出更可怕的武器,未来的战争可能轻易地摧毁人类文明。将人类推回到饥饿混乱、道德沦丧、以不择手段活下去为唯一法则的时代。
正因为人类可能将掌握真正强大的技术,也许包括制造黑洞和扭曲空间,所以拥有和力量匹配的智慧才重要。否则无须外星人出手,人类就会在内战中毁灭自己。
我睡前总是闭上眼把自己藏进幻想里,幻想着一个科技发达的未来。机器人大量运用,生产力极度发达,人类富有安乐,和平相处,然后安心入梦。
为何宇宙如此寂静?也许很多文明都无法通过“第一关”。当核能被发现,那些热衷战争和以互相毁灭为法则的文明就会毁灭在核战中,根本没有机会走向太空,达到更高的境界。
未来会是什么样?是更好还是更坏?
未来,也许只属于更智慧的文明。懂得和平的可贵,并尊重生命的价值。这样的文明才能走得更远,才有机会真正洞察宇宙的最终奥秘。
所以,我想写一部关于未来的小说。
如果所有人都是善良的,战争是否就不会发生?但许多的战争中,双方都觉得自己才是正义的。生物的自私性决定了生物会认同在竞争中彻底摧毁对手,代价是同时承受被对手毁灭的风险。
当年恢复高考时,人们拼命地学习。当时有一个口号:“把失去的光阴追回来。”现在回头看,那是一个奔腾向前的年代,社会急速变化。曾经灰心绝望的人又重新相信了未来。我痛惜那些当年自杀的人……其中有那么多各领域的杰出者,如果能有人告诉他们,苦难只会是一时,未来终会美好,那么他们也许能撑下来。
绝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是善良的,但你怎么知道对面的人心里在想什么呢?因为人心无法猜测,只怕用再高的技术也不行。这种恐惧和猜疑,将永远伴随着人类。
但最可敬的是,虽然遭遇了那么多艰难,甚至蒙受冤屈,他们从未放弃理想和追求。
难道只有机器人才是值得相信的?真的要如科幻小说中那样,用机器人取代人类,或给人类装上芯片控制他们,还是尊重他们的自由意志?相信人类自己有智慧走向未来?
这像是一个喜剧,却充满了悲哀。他们的知识,本不该用来抓老鼠。他们的时间……这个国家的时间,也不该这样被浪费。
你会如何选择?
曾读到一篇回忆录,具体内容记不太清了,大概是一群科学家被下放到农村,发现米缸里有老鼠,却抓不出来。于是这些中国科学领军的天才围在一起激烈讨论将老鼠弄出米缸的技术方案……最后一个老农走进来,用手抓起老鼠走了出去。
《未来》并不是硬科幻。科幻创意不是我的强项,众多科幻小说也几乎写完了所有的创意,难以想出什么新鲜的点子。我想做的,其实仍是创造一个新世界。比如一颗星球,有着与地球完全不同的地形与生物,人类在那里建立了新的文明、新的历史。这个世界也可以像宇宙那么广阔,正如《银河帝国三部曲》《星战》那样。
再长大一点,学了更多历史,才知道八十年代对于中国的意义,才知道什么叫改革开放,以及那之前这国家经历过什么。尤其是读到很多科学家的故事,才知道他们经历过哪些磨难。从二十世纪初的国家贫弱,三四十年代的艰苦抗战,五十年代的奋发图强,六七十年代的不懈坚持……是什么支持着他们走过这漫长的道路?大概只有对未来的希望。
不过我想写的可能和那些作品又不一样,它可能会更像科幻版的人类史。在人类的战争与和平中,有无数的悲欢激荡,各种人物粉墨登场,有伟人、有凡夫,一个个国家与时代兴起又衰落,人类为了建立一个理想社会而苦苦探索。若能把历史的壮观与细微展现百分之一,就已经是了不起的工程了。
在我小时候,有一首很流行的歌,叫《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里面有一句我很喜欢的歌词:“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那种信心与豪迈让我感动。
人类如何走出地球,开发一颗新星球,直至将文明扩展到整个宇宙,这中间有漫长的历史、无尽的故事可以写。《未来》第一部可以说只是一个开头,甚至只是个前传。而这样一个宏大的计划,我也不知道以我的散漫习性,有生之年能不能完成。不过没关系,人类的故事足够精彩,可以一代代人写下去。
我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正是一个新时代开始之时。小时候,看到那些描绘未来生活的宣传海报,充满了想象力,让我觉得,未来是美好的、光明的,从而热切期盼着它的到来。哪怕是在最艰难迷惑的时刻,也是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心支撑我勇敢向前。
对人类来说,最好的结局就是没有结局。
《未来》这个故事的开头,写于世纪之初。一转眼也快二十年了,真是时光飞逝。
未来之后,仍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