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科幻小说 > 时间旅行者年鉴1:时间之线 > 引言

引言

当我们在探讨一个故事里的“时间旅行逻辑”能否成立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记住每个故事都是依据自己的逻辑来构建自己的故事框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时间旅行更像是建立在幻想基础上的小说,而不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时间旅行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而且对于时间旅行小说究竟能不能成立,任何被广泛接受的规则都是由一帮“那种人”讨论出来的。并没有普遍意义上的“能不能成立”——也就是说,如果批评一篇时间旅行小说是因为其中的规则和现实世界的规则对不上,那跟因为木头的传导性能永远无法支撑施展魔法所需要的能量而抵制《哈利·波特》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方面,破解时间旅行的奥秘是件美妙而必要的事。要是有人给你一个缠成一团的螺旋弹簧玩具,他们会希望你做什么?拿在手上翻来覆去看,欣赏它的缠结之美?那真是疯了。“看看我们能不能把它解开来弄清楚”,这就是它意图的一部分。一篇好看的时间旅行小说应该有一个鼓励和支持解析的内在逻辑,让你读完这篇小说就像沿着楼梯滑下去一样那么顺利。然而对于时间旅行小说的这种解析也存在着一种独特的危险。我相信解析这回事既有正确的做法也有错误的做法,而错误的做法很容易让你变成“那种人”。你知道我说的是哪种人吧。就是能在派对上跟你聊上一小时这个弹簧玩具到底哪里缠得好或者哪里缠得不好(此人的语调处于《辛普森一家》里面那个漫画男和惠特·斯蒂尔曼扮演的角色之间),但似乎并不真正喜欢玩弹簧玩具的那种人。

用教条般的量尺来阅读一篇时间旅行小说也会丧失这个类别带给寻根究底者的独特乐趣。一个好故事的内在逻辑是毫无破绽的,首尾之间的每一个字都有自己的意义。通过这种方式,时间旅行小说在读者面前呈现了一如埃舍尔画作般的奇妙文字。一步步的,埃舍尔画作中阶梯的内在逻辑(会让你觉得)不可思议又完美无缺,虽然与我们所知的可能不一样,但并不代表你必须得“试着接受,尽量享受”它,而是说它本身就是乐趣的源泉。

科幻小说会吸引你寻根究底。我知道我自己就是这样。那种“把它拆开来看看里面是怎么回事(或者看它能不能起作用)”的本能理所当然地会被这片广阔到不可思议的小说国度所吸引,毕竟科幻的一大统一要素就是某种程度上的世界观构建。在读一篇科幻小说的时候,你很清楚其内核会有一个类似齿轮结构的东西等待着你去拆解和分析,它既存在于菲利普·迪克笔下的思维谜团,也存在于阿西莫夫笔下的星际社会。要是你抵抗住了你那健康的翻页冲动(而且我很鼓励!),而且还在阅读本引言里这几段的话,我会强烈主张这一点并不是伟大的科幻小说的基本诉求,不过是个相当大的影响要素。一旦涉及时间旅行小说,这种寻根究底的本能就会更上一个台阶,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原谅我乱用差劲的比喻)。

尽管如此,这种解析游戏带来的快乐本身并不能支撑起一个故事,更别说撑起一个繁荣发展这么多年的亚文类了。时间旅行中的某些概念可以和隐形或者飞行的能力一样帮我们拼凑起完整的自我,就像七巧板中的图案。这是一种原始精神层面上的得偿所愿。当我在梦中飞翔的时候,我不会做任何一件我在清醒时觉得很酷的事情,比如毫不费时地穿越城镇,或者破窗而入参加派对,又或者飞到帝国大厦顶上吃午餐。在我的梦中,我就只是飞翔而已,在空中翱翔的感觉就像抓挠到了某种深深根植的痒。

从广泛的意义上看来,它是无价的,而某种程度上这本书也可以被视作一个文化年鉴。考量我们是如何运用“时间旅行”这一拥有无限可塑性的法宝来与身边不断变化的光景相结合,对书写我们的近历史来说是一个非常诱人的想法。接连阅读威尔斯的《时间机器》和布拉德伯里的《一声惊雷》会让你忍不住心一沉,因为短短几页间我们就从19世纪晚期为人类打开新世界大门的科学进步直坠入20世纪50年代人类叫嚣着要把天拉下来砸在自己那颗小头上的窘境。再几页翻到里根的20世纪80年代,在吉布森的《根斯巴克连续体》中,批判的对象(包括故事的焦点)已经不再是技术,而是一种乌托邦社会的愿景,它从消逝的神话中崛起,粉碎现代人的人性。

与亚伯拉罕·林肯碰面,捕猎恐龙,在股市中赚个盆满钵满,给年轻的自己一条建议,所有这些我们为之穿越时间的“难道不会很酷吗”的理由并没有真正触及我们为什么想要时间旅行的根本。我认为部分原因与冷酷无情的时间流逝和我们每个人被分配到的生命年限有关,我们都是从直线链条上滚下来的齿轮,从开始到不可避免的终结。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比放根手指在链条上改变这个过程更深入人心的愿望呢?

这一选集中的小说跨越了过去的一个半世纪,而这个类别滥觞于爱德华·佩奇·米切尔在威尔斯之前所写的《时钟倒转》(1881),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我个人最喜欢的)布拉德伯里笔下的黄金时代,进入了20世纪末科幻文学为我们描绘的文化交流图景,最终形成了这个类别在当下最优秀与最明智的声音。

时间旅行中还有一些非常熟悉的东西。这感觉就像是某种对我们的大脑来说完全不陌生的东西,以一种非常古怪的方式得以成立。我们的人生有多少时刻是活在过去或者未来中的呢?不管是向前看还是向后看,不管是后悔、渴望还是恐惧,就我自己而言,答案是一个羞涩的“很多”。时间旅行小说给了我们胡萝卜与大棒的双重乐趣,一方面可以让想象把我们带去只有思绪能去到的地方,重新体验完美的一天或者改变一件可怕的事情;另一方面又警告我们如果真的这样做只会招来不好的结果,而属于我们的位置始终都在当下。

我是怎么确定的?噢,是因为房间里的细微变化啊。桌上几乎察觉不到的幽灵般的微尘,空气中离子电荷的不同,光线质量的变化。不过最重要的是,我之所以敢肯定你已经读完了这本书的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只要是个头脑清醒的人拿起这本书,里面满是过去一百五十年来最出色的科幻作品,全都是由最优秀的科幻作家所创作,而“时间旅行”又以科幻小说中最具诱惑力和主题最丰富的类别而闻名,就没人拿起这本书会先读“莱恩·约翰逊的引言”。该死,只要看一看目录,我都想把我自己给翻过去。(顺便说下,想翻页就随时翻吧。我鼓励。没问题的。)

不过说到底,这部选集中的所有内容只有一个绝对相同的基本要素:都是超棒作家写的超棒故事。

我们现在已经跳到了不远的将来,你已经读过了这本书的一大部分。

但这一点就不用我多说了吧。你已经读过了。我都为你感到有点难过了。要是你能回到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再体验一次这些精彩绝伦的故事,那该多好啊!

这一段后面,我会用我的Mac键盘输入一个类似复活节彩蛋的符号,看到它之后,你的大脑就会吸收它的轮廓和角度,一次形而上学的位移也即将发生,就在你两次心跳的间距内,我们将传送穿越时间。好了。开始吧。我们走。

莱恩·约翰逊

一起来时间旅行吧。现在就出发。准备好了吗?

(艾德琳/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