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科幻小说 > 环游月球 > 第二十一章 马斯顿被召回

第二十一章 马斯顿被召回

我们还记得,炮弹刚一发射,这位大炮俱乐部的秘书就以“炮弹的速度”赶往了落基山上的朗峰观测站。学者贝尔法斯特、剑桥天文台的台长也陪他一同前往。到了观测站,两位朋友简单地安顿下来,便再也没离开巨大的望远镜顶端的观测台了。

尊敬的马斯顿和海军秘书长、大炮俱乐部副主席、剑桥天文台的副台长几乎同时收到了电报。马斯顿异常地激动,他一生中从未如此,即使是那尊赫赫有名的大炮发射时,他也没有这么激动过,而他的激动,险些再一次断送了他的性命。

我们知道,其实这架大型望远镜是利用英国人所说的“顶端反射”原理制造的。这种构造只反射一次被观测的物体,因此看得比较清楚。所以,马斯顿和贝尔法斯特进行观测时,是在望远镜的顶端,而不是在望远镜的底部。他们通过一座造型轻巧的螺旋楼梯登上望远镜,在他们脚下是一个深二百八十英尺的金属井,井底是一面金属镜。

于是,这些忠心耿耿的人马上动身,先乘火车横穿美国中部,到达圣路易之后,邮政快车已经在等候他们了。

两位学者这些天就是在望远镜上狭小的平台上度过的,他们一会儿诅咒白天,因为看不见月亮;一会儿又咒骂黑夜,因为那片云彩挡住了月亮。

无论是不是炮弹,大炮俱乐部的成员一致同意:派布隆斯贝利上校、比斯比与艾尔菲斯通少校马上前往旧金山,考虑如何将炮弹打捞上来。

可以想像,在经过了几天的等待之后,当他们在12月5日那天晚上,看见了载着他们的朋友飞向太空的炮弹,心中是何等的喜悦!但紧随喜悦而来的,是极度的失望,由于观察的不完善,他们认定炮弹变成了月球的卫星,沿不变的轨道绕月球飞行。而且他们将这个错误的结论通过他们的第一封电报通知了全世界。

然而,布隆斯贝利的电报与马斯顿的电报完全矛盾,大炮俱乐部因此分成两派。一派认为炮弹的确掉进了太平洋,旅行者们回来了。另一派相信朗峰观测站的观测结果,认为萨斯克哈纳号的船长搞错了。他们相信所谓的炮弹只不过是一颗流星,流星陨落时砸坏了巡航舰的前甲板。对于他们的论据,的确不好反驳,因为物体下落速度太快,根本无法进行观察。萨斯克哈纳号的船长和军官们很有可能无意中犯了一个错误。但有一个对他们有利的论据就是:考虑到炮弹飞行的时间和地球的自转,如果炮弹真的掉到地球上,就一定会落在北纬二十七度,西经四十一度和四十二度之间。

从那时起,他们就再也没有看见过炮弹,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炮弹有可能飞到了月球的另一面。可以想像,性急如火的马斯顿和他同样急躁的同伴,在等待炮弹重新出现的时候,是多么的焦急!每一分钟,他们都以为看到了其实并没有看到的炮弹!由此,两个人开始不断地讨论,甚至是激烈地争吵。贝尔法斯特肯定那不是炮弹,马斯顿却坚持他看得再清楚不过了!

现在他们得知了真实情况。

“那是炮弹!”马斯顿坚持道。

大炮俱乐部炸开了锅。所有的成员都到齐了。碰巧的是,当时,俱乐部副主席,尊敬的韦尔克姆先生,正在宣读马斯顿和贝尔法斯特发的那封有些操之过急的电报,上面说他们刚刚通过朗峰观测站巨大的望远镜发现了炮弹。还说炮弹受到月球引力的吸引,成为了太阳系一颗卫星的卫星。

“不!”贝尔法斯特回答说,“那是月球山上发生了雪崩!”

剑桥天文台为此召开了特别会议,学者们以特有的冷静,平静地讨论这个问题的有关科学事宜。

“好,我们明天再看!”

接到电报后,海军秘书长给萨斯克哈纳号回了电报,命令他们在旧金山湾待命,不要熄火。不论白天黑夜,随时准备起航。

“不,我们永远也看不到炮弹了,它已经被带进了太空里。”

不消说,这个意外的结局在全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能看到!”

五分钟后,所有旧金山的市民都得知了这一消息。截至晚上六点,美国所有的州都知道了这一惨痛的灾难。晚上十二点之后,通过有线电报,全欧洲都知道了美国这一伟大试验的结果。

“不能!”

萨斯克哈纳号船长布隆斯贝利。

在这期间,他们的每句话都是由无数个感叹词组成,大炮俱乐部的秘书先生爱发火可是出了名的,他就像是一颗安放在可敬的贝尔法斯特身边的定时炸弹,随时有爆炸的可能。

12月12日,凌晨一点十七分,哥伦比亚大炮的炮弹于北纬二十七度七分,西经四十一度三十七分处坠入太平洋。盼指示。

两个人变得水火不容。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结束了他们没完没了的讨论。

电报内容如下:

12月14日晚上,这两位水火不容的朋友正在观测月球。像往常一样,马斯顿骂不绝口,贝尔法斯特这边也是怒气冲天。马斯顿第一千次肯定他又看到了炮弹,而且还透过舷窗看到了米歇尔·阿尔当的脸。他一边说着,一边还挥舞着他假臂上那可怕的铁钩,让人好不担心。

几分钟后,四封同样内容的电报被发出:第一封发给华盛顿海军秘书长;第二封发给巴尔的摩大炮俱乐部副主席;第三封发给落基山朗峰观测站受人尊敬的马斯顿;第四封发给马萨诸塞州剑桥天文台副台长。

就在这个时候,贝尔法斯特的仆人来到平台,交给他一封电报,当时是晚上十点钟。这正是萨斯克哈纳号船长发来的那一封。

布隆斯贝利和布朗斯菲尔德走进电报局,人群拥堵在门口。

贝尔法斯特打开信封一看,大叫一声。

在好奇的人群的簇拥下,港口的一名军官陪同他们来到电报局。

“怎么了?”马斯顿问道。

刚一跳上码头,他们便喊道:“电报局在哪儿?”对于大家七嘴八舌的提问,他们一概置之不理。

“炮弹!”

船抛锚后,布隆斯贝利船长和布朗斯菲尔德上尉便乘坐一艘八桨小艇,迅速来到岸边。

“炮弹怎么了?”

看到国家海军的军舰快速抵达港口,看到它那齐根折断的船首斜桅和用支柱支起来的前桅,大家都非常好奇。很快,码头上便聚集了很多人,等待军舰上的人下船。

“掉到地球上了!”

二百二十法里的路程对于萨斯克哈纳号这样装备精良的巡航舰来说,根本是小事一桩。它只用了三十六个小时就驶完全程,于12月14日凌晨一点二十七分到达了旧金山湾。

回答他的也是一声惊叫,不,应该是一声惨叫。

这时,工程师派人通知船长,锅炉的压力够了,可以起航。船长对这一好消息表示感谢。然后,下令向东北方向前进。巡航舰调转船头,全速向旧金山湾进发。此时是凌晨三点钟。

贝尔法斯特回头一看,发现这个倒霉的家伙,刚刚正漫不经心地趴在金属管壁上进行观测,一不小心掉进了望远镜里。镜筒可是深二百八十英尺啊!贝尔法斯特大惊失色,连忙冲了过去。

一个坚固的浮标,又用两根圆材加固后,被扔到了海面上。绳端牢固地固定在浮标上,浮标只能够随着波浪起伏,不会有太大的偏移。

当看到马斯顿用他的铁钩钩住了望远镜的一个间距架,正大声地呼喊着,贝尔法斯特总算松了一口气。

“很好,布朗斯菲尔德先生,”船长说,“请您下令剪断绳索。”

贝尔法斯特连忙呼救,他的助手们赶了过来。他们用滑轮车好不容易将莽撞的秘书先生吊了上来。

“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我们现在的准确位置是北纬二十七度七分,西经四十一度三十七分。”布朗斯菲尔德上尉说道。

他安然无恙。

“把绳端拴上浮标,”他说,“浮标可以标记炮弹降落的准确地点。”

“我没有把镜片砸碎吧!”他问。

此时炉火正旺。可以立刻起航。还有两千英寻,测深器才能被拉上来。布隆斯贝利船长不想有片刻的耽搁,下令剪断绳索。

“砸碎了你就要赔!”贝尔法斯特严肃地答道。

再往上几度就是旧金山湾。旧金山是黄金州首府,与美国中心地区联系自然要便利的多。萨斯克哈纳号如果加足马力,能够在两天之内到达旧金山港口。事不宜迟,马上起航。

“这个该死的炮弹掉下来了?”马斯顿问。

这一决定得到一致通过。接下来便是选择港口。二十七纬度线上的海岸没有任何可以停靠的港口。稍高一点,蒙特雷半岛上,有一座与岛同名的重要城市,但这个城市的边缘是一片真正的沙漠,没有与内陆城市联系的电报网,只有通过电报才能将这个重要消息快速传播出去。

“掉进了太平洋!”

布隆斯贝利船长召集所有军官开会讨论。必须立刻做出决定。当务之急是要把炮弹打捞上来。虽然十分困难,但也不是不可能。只不过需要一些功率较大的精密器械,但巡航舰上没有这种设备。因此,他们最后决定在最近的港口靠岸,将炮弹降落的事情通知大炮俱乐部。

“我们走!”

“无论是生是死,都要把他们拉上来!”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道。

一刻钟后,两位学者走在了下山的路上,在累死了五匹马之后,他们与大炮俱乐部的朋友们同时抵达旧金山。

“不,是被烧死!”那个人又反驳道,“炮弹在穿过大气层时已经变成了一个燃烧的火球。”

艾尔菲斯通、布隆斯贝利上校、比斯比一看到他们,连忙跑了过来。

“但是他们缺少空气,”这个人又说,“他们会窒息而死。”

“怎么办?”他们大声问道。

“他们还活着,”另一个说,“水这么深,他们的降落有了缓冲。”

“打捞炮弹,”马斯顿回答,“越快越好!”

“他们死了!”一个说。

注 释

“是‘他们’回来了。”大家都明白少尉这句话的意思。没有人怀疑这颗流星就是大炮俱乐部的炮弹。但对于弹舱里乘客的命运,大家的意见有了分歧。

一英寻约为1.83米。

萨斯克哈纳号上一片骚动。军官和水手们都忘记了他们刚刚经历的可怕危险,他们的船差一点就被砸得粉身碎骨,沉入海底。他们一心想着这次旅行的结局所造成的巨大灾难。这项有史以来最英勇的事业,难道要让它的冒险者付出生命的代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