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经济管理 > 人工智能革命:历史、当下与未来 > 电车的困境 ——道德代码如何编写

电车的困境 ——道德代码如何编写

所谓情感计算,意在通过赋予计算机识别、理解、表达和适应人的情感的能力,来建立和谐的人机环境,并使计算机具有更高的、更全面的智能。在人脑中,牵动情感的神经网络是一个复杂的整体,而情感本身也必然会参与大脑的决策过程。认知和情感不是井水不犯河水,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目前的人工智能只能按照预先编写的逻辑算法处理输入而得到输出,并不会受这些信息的影响,更别提让这种影响反作用于决策了。

如果人工智能可能发展出情感的话,其机制就必须建立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这一领域的研究被称为情感计算(Affective Copmuting)。情感计算的概念由麻省理工学院的罗莎林德·皮卡德(Rosalind Picard)提出,她也是这个冷门方向的主要研究者,正是她的著作《情感计算》开创了这个机器学习与神经科学的交叉学科。

情感计算要参与到人工智能中,首先需要高等级的人机交互,让机器能够准确地识别人的情绪与心境。然而现有的人机交互还处于直截了当的低级水平。皮卡德的做法是利用计算机视觉和其他技术,训练计算机识别人类的情感表达。麻省理工学院的情感计算实验室通过给人工智能配上足够多的传感器来获取诸如语音、面部表情、手势、站姿、脉搏、皮肤电流等生物数据,训练人工智能的感知能力,再基于这些数据建立起人类情感和生理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建立起理论模型后,人工智能就可以借助机器学习的算法来识别出情感状态。根据识别的结果再由算法进行反馈与修正,最终实现具备情感的人机交互。相关机器学习算法的技术细节,在此就不做赘述了。

图6-3 罗莎林德·皮卡德

情感计算更高远的目标是让人工智能通过语音和图像实现语义识别,从上下文的判断中识别用户情感,进而了解用户的真实意图和需求。这样的人工智能能够从多个维度识别并理解我们的情感,提供专属的个性化服务,使用户对“情感机器人”产生情感上的信任和依赖。

2014年6月,日本软银集团旗下的机器人控股子公司推出了新型情感机器人Pepper,并于2015年2月正式发售,首发的限量一千台颇受追捧,1分钟内即告售罄。Pepper小朋友身高120厘米,体重28公斤,配备10.1英寸触摸屏,有着萌萌的整体人形设计,电池容量可让其持续工作超过十二个小时。作为情感机器人,Pepper的卖点在于它内置“情感引擎”,通过分析人类的面部表情、语音语调和讲话内容来“读懂”人类当前的情绪,从而灵活应对各种情况。更重要的是,小朋友自身也有情感特征:当Pepper被主人忽略时,它会模仿出一种孤独和难过的状态,当受到表扬和沐浴爱意时,它就会变得开心。Pepper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家政机器人,正如软银集团总裁孙正义所说:“机械式的机器人今后还会有市场需求,但我们想制造出来的,是能够理解人心,能够与人沟通的机器人,我们认为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情感作为一种高级的信息处理机制,在大脑的学习和决策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是智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情感细腻的人不会在别人气头上添油加醋,也不会在别人愤怒时火上浇油:他会感觉、识别并理解对方的状态,进而辨别分析什么才是恰当的反应,再将这样的反应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这显然是人工智能的短板:如果说人工智能的智商水平已经达到了金字塔的尖端,那么其情商绝不会超过一个五岁的孩子。在机器学习算法工具日渐普及的今天,人们猛然醒觉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神经科学与心理学,下一个技术突破必将来源于对情感和情绪的了解,这无疑是现有人工智能的瓶颈。与此同时,今日的人工智能研究在各个方面似乎都因为忽视了情感、无法充分理解情感的各项机制,而难以取得进展。

人类之所以会产生情感,是进化的必然结果。为了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人类逐渐形成了发达的大脑。而发达的大脑可以产生超越其他生物的复杂情绪,反过来又可以让人更好地进行社会活动。在彼此之间相互作用下,人类的情感越来越复杂的同时,也对人类群体本身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人类通过情感识别客观价值,通过情感交流表达价值,并可以通过情感强度来计算价值。用学院派的话说:人类的情感,就是人类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的一种主观反映。

图6-4 情感机器人Pepper

从生物学的角度,情感的本质是高等生物对于外界环境的一种特殊反应机制,是复杂的主体意识判定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一种态度反馈。它的产生必定是受到客观世界的影响,和客观世界保持着某种关联。而它的机制则反映了主体对于这种客观影响的判断。比如婴儿见到母亲就会笑,听见打雷就会哭,这就是情感这一评判体系对于外界的影响所得出的判断。

如此这般的情感计算是否使人工智能真正具备了情感?这是争议的焦点所在。

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可能出现情感呢?这个问题可能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在人工智能先驱明斯基(参见第一章)眼里,情感甚至是智能的先决条件。他在著作《情感机器》做出了如下论断:“情感、直觉和情绪并不是与智能不同的东西,而只是另一种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情感是先于理智存在的,人工智能只有智力,没有情感,不是真正的智能。”

这种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结合海量数据训练得到的反馈还远远谈不上真正的情感。因为在处理这些传感信息的过程中,人类作为生物体会产生非常复杂而精密的化学反应,这样的反应远非数以万计的数学参数可以描述。众所周知,恐惧这种情绪是会传染的,当一个人感受到同伴的恐惧时,他自身也会受同样情绪的影响,并产生保护、战斗或者逃跑的反应。也许最优秀的情感计算人工智能能够分析出对方的恐惧,并同样采取保护、战斗或者逃跑的行动,但其自身却绝不会真的感受到恐惧这种情绪。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人工智能能够模拟喜怒哀乐这些直接的情绪,也能产生有这些情绪产生的反应,但诸如羡慕嫉妒恨之类的复杂情感尚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

与阿尔法狗对弈后,欧洲围棋冠军、职业二段樊麾和李世石都曾提到,阿尔法狗不同于人类,完全没有心态的波动变化。而即便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李世石,也难免被心情的变化影响发挥。没有情绪、沉着冷静、不知疲倦,这是人工智能的机器本性。

至于爱情这样复杂的生理与心理过程,还是把它作为人类的自留地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