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一下,政商关系、乱集资,还有商业竞争,这三种情况会导致企业死亡。那么万一我们赶上这些事了,怎么办呢?其实最需要面对的就是剩余资产和债务问题,要把它们处理好。
第三种原因,就是我们说的正常的商业竞争。经过这么多年的市场建设和市场规则的形成,很多企业直接面对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部分企业进入竞争激烈的领域。在这种竞争的过程中,生生死死是中小企业的常态。也就是产品不对路,或者客户投诉、公司内部管理有问题,又或者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原材料供应短缺和资金短缺的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竞争因素,都会导致公司遇到困难和失败,这就是导致中小企业死于商业竞争的大部分原因。
在处理企业的遗产时,最可怕的就是债务问题,但作为创业者,不可避免会遇到债务问题。一旦企业破产欠下了债应该怎么办?这时候要请专业机构帮忙,和投资人、债务人、债权人一起协商,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
但是,最近我们看到很多A股上市公司,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大部分因为股票流动性存在问题,就把股票全部压进去,然后获得一些短期融资来支持企业的发展,那么当股票市场波动的时候往往会爆仓,使得企业资金链断裂,最终陷入困境,甚至是失败。目前因为这样的原因而失败的企业还不少。
一般来说,企业进入破产程序之后,在破产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之前,都会提出一个协议草案,里面有清偿债务的期限、数额及要求减免的数额。如果说债务人和债权人都觉得这个协议不错,让双方利益损失最小化,那么这个协议可能就成立了。企业会获得喘息的机会,进入整顿状态。如果债权人不接受这个协议,那破产程序就会继续往下走,企业很可能就彻底死亡了。
如果能够用资本市场规范的方法来获取资源配置的优势,获得更好的融资条件,当然是一条正道。即使失败了,这个问题解决起来也会有边界,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
所以,在进入破产程序后,创业者或者说债务人需要把握的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说服债权人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喘口气,对公司进行资产债务重整,然后找到一个新的活过来的机会。
这些民间方式虽然钱来得相对比较快,但是存在规范性欠缺的问题。再加之金融监管也有疏漏,一旦垮台,涉及的问题就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不仅自己掉进坑里,还会牵连非常多的老百姓以及成百上千的企业。
我们通常说钱心跟着人心走。债权人也是人,他们也希望手里拿的是钱,而不是债。所以在这个阶段,创业者就不能总端着创始人的架子,更不能抱着一种光脚不怕穿鞋的流氓心态,而是要用一种可靠的形象去告诉债权人,我的公司现在资金出了问题,但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只要你们给我一个喘息的机会。
那么在民营企业当中,一些中型企业,或者说突然爆炸性地增长起来的企业,死亡原因往往跟所谓的乱集资有关。因为国有经济占有大量的信贷资源,但是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对有些窄,投资渠道也比较窄,所以有些企业要扩充,又没有钱,怎么办呢?它就要靠市场来融资。如果通过资本市场来融资,目前监管非常严格,资本市场一共也就几千家公司,所以更多的公司还是要通过民间的方式,比如利用互联网的方法做P2P或者第三方理财,等等。
有钱的人都特别重视钱的安全、增值和流动性这三点,创业者面临资金的危机时更需要站出来给债权人信息,用一种专业和诚信的态度获得豁免期。其实在创业的时候,这种豁免往往是更重要的一种投资,因为它代表着手握资本的人对公司和创业者本人的认可。
民营企业家往往会想办法在人、财、物上得到更多支持,这时候就会去和地方、部门的一些领导拉近关系,通过个人之间的关系来抬升自己的资本地位,同时也通过权力来获得一些利益,我们通常称之为“寻租”。在多数情况下,由于这种领导关系的变化,加上反腐、市场和政策变化,导致很多不确定性,从而使这种政治人物和企业家之间的关系断裂,断裂之后就会使企业、资本都陷入困境,这是我们讲的大企业。
过去我也曾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们也面临债务危机和生死存亡问题。很多债权人来跟我们讨论的时候,为了让债权人彻底信任我们,我们会把所有的银行卡,甚至包括家用的信用卡,统统对债权人透明化,然后告诉他们,你们可以把这些都拿走,我们饭都可以不吃,但是我们要还你们的钱,以赢得债权人的理解,得到一个喘息的机会。
这几十年来,很多事情、政策发展都有一些不确定性,这也容易导致越是大的企业涉及的领域越多,同时企业和制度、法律的摩擦就越多,潜在的风险也就越大。
所以,当遇到债务危机的时候,对债权人展现诚恳、负责的态度,也是创业者特别需要具备的一种品质。
过去大的民营企业死于政商关系的比例挺高的,为什么呢?因为大企业往往更难处理好制度性的摩擦、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的关系,以及企业家和政治家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统称为政商关系,对于很多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来说,往往会在这中间纠缠不清,而且陷入一种困境。
剩余资产的处理也是一样的。如果公司进入破产程序了,创业者不想着怎么把后事处理好,反而天天划拉着账上的钱,想着谁多分一点、谁少分一点,那这家公司早晚得完蛋。如果创业者想着怎么用剩余资产去挽回债权人的损失,甚至是借此给公司带来一笔新的资金来解决债务问题,使企业起死回生,那这个创业者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经过这样一次生死,企业和创业者其实都会有更大的机会,同时也会有更好的价值。
我发现,企业最终偏离成功走向失败,大体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死于政商关系,第二种死于乱集资,第三种才是死于正常的商业竞争。针对这三种不同的死法,要从中走出来的方法自然也不同。
所以跟债权人打交道,把剩余资产处理好,关系到企业能不能在进入破产程序后起死回生,也关系到创业者在资本圈里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会不会有起死回生的机会。
中国民营企业走过了3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我看过很多企业从生到死。对企业来说,其实最难的不是开场,而是收场,也就是说,失败以后应该怎么面对它。
创业就是要习惯把“丧事”当“喜事”来办,把“喜事”当日子来过。当企业破产之后,你给它办“丧事”,不是说“一路走好”就完了,而是要多一些启发和思考,甚至在处理破产的过程中仍然要葆有创业的心态,勤奋、反思、诚恳和谦虚。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新的创业机会。
我们总以为自己会是特殊的3%,不幸的是,“倒闭的”是大多数。所以不管是在创业前、创业中还是创业失败,提到创业,你不仅应该为创业这件事情感到激动,更要想一想如果自己的企业破产了,你该怎么给它办“丧事”,怎么从失败中走出来,开始下一次创业。
企业走不下去大多是钱的事,但在企业办“丧事”的过程中,解决钱的问题的例子也不在少数。不管怎么样,日子就是用来折腾的,哪怕知道97%的企业活不过两年,创业者们不还是要去折腾吗?企业破产不可怕,吃一堑长一智,一次“丧事”办完了,对活着的创业者而言,不过是下一场奋斗的开始。
最近几年,创业一直是很火的话题。一提到创业,很多人就会想到成功和财富自由。实际上,还必须想到另外一个词——失败。吴晓波做过一个统计,中国现在是全球创业企业最多的国家,每天都有一万家新企业诞生,但是每年又有两百多万家企业破产倒闭,而且97%的企业活不过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