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经济管理 > 互联网大败局 > 前言

前言

有人投身互联网领域,不是因为有颗事业追求之心,而是为了一己扬名。刚取得一点成就,就开始飘飘然,把自己置身于名利场之中,四处标榜自我,显扬自己造势。也有人公然放弃社会责任,成为一名纯粹的拜金者。为了追逐更多的金钱,不惜铤而走险,置社会公德与法律法规于不顾,在邪路上越走越远。也有人刻意进行炒作,借扬名来逐利,借逐利来扬名。还有人居然干起掩耳盗铃的勾当。这些人其实是把创业当成招财的幌子——他们以一种人造的看上去十分美好的虚像来吸引投资人的投资,然后行中饱私囊之实。他们的做法,既为人所不齿,也成为了教育人性的最好反面教材。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互联网领域,同样再现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演绎着人生的各种形态。

所幸的是,对于众多的互联网创业者和运营者来说,他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他们事业心态端正,做人操守正直。然而,总有一些人,不论他们怎么努力拼搏,怎么具有道德风尚,他们的事业还是没有经受住市场的洗礼而轰然倒塌。究其原因,实在是残酷的市场法则使然。导致他们失败的原因,大致可表现在这些方面:产品定位失误,没有从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自身的实力过于单薄,而所在领域的情形又是巨头一手遮天,在夹缝中也难存活;战略决策缺乏先见性,以致被竞争对手打了个措手不及;投资人的掣肘让英雄感到憋屈却又无可奈何,最终不是与投资人分道扬镳,就是倒在了投资人错误的指挥棒下;对行业内的情形并没了解透彻而凭主观意愿仓促转型,结果因水土不服而倒下来……不过,对于这样的失败者,稍具见识之人都会给出这样的评价:虽败犹荣!

换个角度来看,事业的成败,往往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相比传统行业来说,互联网创业的成败,关键在于创始人的思维和决策。在创业时,一些创始人就选错了模式,不是超前,就是滞后,从而贻误了大好时机;在发展时,缺乏战略眼光,总是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还有就是意气用事,不是仗着财大气粗进行烧钱式的运营,就是凭着固有的思维,盲目指挥,结果一两道门槛还没跨过去,就倒在了资金链断裂的道路上。此外,还有一种更为可怕的现象是,缘于创始人的刚愎自用,创业团队内部出现内讧或形成不同的派系。这样的团队,无论资金如何富足,技术如何先进,往往都会如同一盘散沙,无法取得事业上的大发展和大突破。

其实,无须多说,现代人对失败都有了相对的宽容之心,通常都会很坦然地把手一挥道:“失败很常见,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的确,纵观古今中外,没有哪一个成功之人没有经历过失败;没有哪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是在失败的废墟上耸立起来的。可以这样说,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不是从失败中闯出来的事业,不是伟大的事业。而这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失败乃成功之母。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累积,互联网领域创业失败的案例多到了数以万计,并且失败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如果一味地进行罗列,既显拖沓累赘,又一时难以穷尽。从人有限的精力上来说,更是显得没有必要。经过多年的发展,人们对于互联网已经经历了一个从陌生到认识,再到熟知的过程。因为熟知,对于那些创业失败的故事,也就能归结出他们失败的原因所在。缘此,如果将这些案例进行一些必要的分类,再将那些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案例进行述评,那么就可以实现管中窥豹的目的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有事业心的人来说,失败并不可怕,就怕失败了没有学会反思,没有勇气再站起来,发出勇者无惧的怒吼!互联网从出现到兴起,也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但它的出现,已经让整个时代和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是其神奇之处和魅力所在。也正因如此,它才格外吸引人投身其中,加入弄潮儿的队伍。潮起潮落过后,那倒下的身躯上,同样有着智慧和经验的闪光。

如果用“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个不同”这句话来归结互联网创业者的情形,显然是再恰当不过了。有道是,看十个成功故事,远不及看一个失败故事更能发人深省。如果将这些“各个不同”的失败故事进行归总评述,那就能起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作用。

因而,对于那些意欲加入互联网弄潮儿队伍的人来说,如果不是把目光一味地停留在那些成功者发出的眩目之光上,而是花点时间和精力在那些失败者身上,就会体悟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真谛。由此,他们就会如同随着先烈的脚印前行的勇士一样,步履坚定,信心百倍,无往而不胜。

曾几何时,互联网领域流行起这样一句话:风来了,猪也会飞起来。然而,事实表明,风来时并不是所有的猪都能飞。在风起云涌的互联网大潮中,的确有许多创业者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成为昂首挺立的弄潮儿。但与此同时,也有相当多的人不幸被大潮挟裹着迷失自我,甚至黯然倒下。如果不是被人伸手相救,就会于大潮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能够于潮涌中及时抽身而退已经是相当幸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