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经济管理 > 大预测 > 技术大国已成为昔日神话,日本的存在感正在不断下降

技术大国已成为昔日神话,日本的存在感正在不断下降

罗杰斯:我想,最直接原因可能是单纯的家电产品在组装上已经没有了什么技术含量,就是一套固化的模式,这就为韩国、中国台湾的企业参与进来创造了机会。然而,它们终究只能依靠固化的模式模仿出来简单的商品和服务,而日本人最大的优势在于生产工艺复杂的产品以及对客人的无微不至,希望日本人能重新意识到这一点。

Q:在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日本就有彩屏手机了。还记得去美国参加暑期夏令营时,我到处显摆自己的彩屏手机。因为当时美国的手机都是黑白的,所以“彩色”的手机对美国的孩子而言指的就是彩色的手机壳。不用说,他们看到彩屏手机都惊呆了。在我读小学、中学时,日本的生产商是世界上最好的,开发了众多先进技术,但现在面对苹果、谷歌却只能望尘莫及,这是为什么呢?

同时,不仅限于日本,事实上各个发达国家到了第二代、第三代的时候,都会出现不再拼命工作的倾向。日语里有种说法是“倾家荡产的第三代却能笔走龙蛇”,英语里面也有类似说法,意思是即便第一代创业成功、苦心经营,第二代也会逐渐懈怠,到了第三代就完全沉溺于风雅之事而无心经商,最终落得倾家荡产。“笔走龙蛇”指写字具有中国风,因为沉迷于风雅之道,所以字写得甚至可以媲美中国人,可谓极大的讽刺。

这就是日本人的强项。他们可以实现产品最大限度的差异化,这也是日系企业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源泉。日本人的这一强项源于自幼接受的教育、高尚的伦理观、协调性,以及对他人的关怀。因此,别的国家即使想要模仿,一朝一夕也难以实现。

多数日本人在二战后过的日子十分艰苦、穷困。他们为了摆脱这种境况而勤劳工作、拼命存钱。在欧美也是一样,在贫穷艰苦的时代大家都会勤俭节约、努力工作。但是在国家富强起来之后,也就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一代人就开始不太努力工作了。

日本人曾经十分重视价格,总想在压低价格上做文章,但仅靠廉价是留不住客人的。后来他们注意到,要想让企业长久地成功,品质才是关键。

20世纪80年代,我在美国遇到的日本人个个工作起来都像拼命三郎一样。美国此时感到“日本人太强了,工作起来像个超人,我们美国人做不到这么拼命”,因此,美国人开始向日本人灌输“少工作、多娱乐”的思想。可能灌输得有些过头了。

世界上最美味的牛排餐厅在哪里?在东京银座。既不在得克萨斯,也不在堪萨斯城,而在银座。至于世界上最高级的意大利餐厅呢?我认为也在东京。

Q:这原本就是美国人的阴谋吧(笑)。

然而,44年后,通用汽车破产,而丰田却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汽车生产商。原因就在于丰田在压低汽车价格的同时,一直在追求最高的品质。我目睹了美国车质量日渐下滑,而日本车则因价格亲民、品质优良、节省燃料,席卷了美国这个巨大的汽车市场的事实。

罗杰斯:并不是什么阴谋。历史的真理或者说社会的本质就是这样。我有两个女儿,我还记得有一次我把120~150年前写的美国教科书拿给她们看,她们惊讶于其难度之高,说自己完全无法理解。

丰田的故事也一样。1965年,通用汽车当时还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企业。有一天,通用汽车的顾问来到公司里说“日本有家汽车生产商要在美国售车了”,对此,通用汽车的经营层完全不放在眼里,只是一笑了之,“日本人算什么,看他们能在美国搞出什么名堂?”

确实如此,1900年美国小孩学习的内容通常相当于现在大学、甚至可以说是研究生学习的难度。

日本的本田公司进军美国市场时打的广告词是“骑上本田摩托车,最完美的邂逅近在你眼前”。虽然当时不少美国人把它当成笑话,但后来本田确实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商。

1900年,正好是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开始活跃的时代,人们为了赶超欧洲都在拼命学习、工作。知道了这些,我们似乎能够理解为什么美国会在20世纪成为世界强国了。

员工们听后大为震惊,他们所认为的具有最高品质的产品在日本竟只是普通商品!其实,不管是铁制品还是电器产品,甚至摩托车都如此,在国外被视为最高品质的产品,在日本只是普通商品。

我的两个女儿接受的都是亚洲式教育。新加坡教育质量之高着实令我惊讶,她们一年的作业量甚至超过我12年学生时代的总和。年轻时我一直认为美式教育是最好的,但现在我认为亚洲的教育质量远在其上,因为他们真正懂得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

有一个例子我经常挂在嘴上。20世纪50年代,位于匹兹堡的一家世界上最大的制铝公司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当他们的CEO把从日本药妆店买回来的铝箔展示给员工们看的时候,所有的员工们看到如此高质量的铝箔,都惊呆了,认为“这一定是为了追求最高品质而特殊定制的产品”。但实际上那个铝箔丝毫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就是日本工厂面向普通家庭生产的普通商品而已。

相比之下,当今美国的教育质量正在大幅下滑。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远低于过去,有些地方聘用的兼职小学老师甚至只接受几天业余培训就站上讲台了。日本的情况虽然没有美国那么严重,但我也听说想当老师的人比起以前少了很多。东京教师的录用比例大概是三个里挑一个,而一般来说,要选到优秀人才,录用比例至少要达到1比7或1比8才行。

罗杰斯:我所了解的日本人,不论单个人还是一个组织,抑或像丰田、索尼那样的大企业,就连街边的餐馆、点心铺都非常注重品质,在大大小小的产品中凝聚了匠人精神。我想之所以如此,二战可能是个重要契机,也就是说,二战结束后日本人才开始执着于生产高质量产品。

虽然教育或勤劳工作无法立刻解决日本当下面临的诸多难题,但我希望日本人能够重新回忆起来,曾经的日本人把努力工作视为理所当然,而正是这种精神支撑起了日本技术大国的地位。

Q:除了您上面所说的敞开国门,还有其他建议给日本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