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经济管理 > 巴菲特之道 > 第7章 耐心的价值

第7章 耐心的价值

201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写了本非常重要的著作《思考,快与慢》,篇幅达500页,该书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在当年非小说类图书中排行前五名,相当了不起。我最喜爱的部分是第三章“懒惰的控制者”。卡尼曼告诉我们,认知的努力是一个心理工作,就像其他所有工作一样,我们中有很多人在工作越来越艰难时,会变得越来越懒惰。他很惊讶地发现,很多聪明人会满足于先前的答案,随之便停止思考。

系统2的思维方式是我们认知过程的反思部分,它以一种可控的方式,投入努力而慢速。我们的“慢速观点”要求“反馈、判断和特别的技能”,属于系统2思维。

卡尼曼说,参与系统2思维方式要求自我控制,持续的自我控制的努力并不令人愉悦。如果我们被迫一次又一次重复做一件事,自控力就会出现下降的趋势。最终,我们会丧失兴趣。相反,“那些避免了这些懒惰原罪的人,他们有更敏感、更富活力的智商,不满足于表面的诱人答案,对于直觉充满怀疑与批判精神。”[8]

系统1的思维方式简单、直接,快速运行,几乎不花时间,无需使用太多的知识去计算PE或分红率。

耶鲁大学的市场学助理教授沙恩·弗雷德里克,给我们描述了具有高智商的人们在系统1和系统2思维方式方面的表现。他集中了一组来自哈佛、普林斯顿、麻省理工等著名的常春藤大学的学生,并问他们如下三个问题:

多年以来,心理学家以极大的兴趣关注着我们的认知过程,它被分为两个思维模式:直觉和理智。传统上,直觉产生“快速和关联”认知。理智被描述为“慢速和规则支配”。今天,心理学家们通常称这些认知系统为系统1和系统2。

(1)一个球棒和球共花了1.10美元。球棒比球多花了1美元,球花了多少钱?

系统1与系统2

(2)如果5台机器用了5分钟生产了5个零件,那么,100台机器需要多长时间生产100个零件?

我肯定,你已经意识到我在书中列出的投资准则是“慢速”的方法,并且与公司的长期发展相关,因此是长期投资的基础。让我们总结一下,慢速的观点并不难掌握,但比之“简单明显”的快速方式要费力些。

(3)一个湖里有片睡莲,睡莲在生长,叶面每天长大一倍。如果用48天叶面可以完全覆盖湖面,请问需要多长时间它可以覆盖一半的湖面?[9]

“如果市场是低效的,它就不会对于第一种想法无效,因为根据定义,第一种不可能被数量众多的投资人错误评估。”[6]他说,换言之,我们可以认为,不可能仅使用PE、分红率、市净率、PEG、52周最低、技术图表等简单的分析方式就轻易赚到钱。“如果市场低效存在,因此任何投资机会将来自于第二种投资方式——慢速的过程。与公司长期发展相关的第二种观点是长期投资者唯一有意义的基石。”[7]

答案令人吃惊,这些顶尖的优等生超过一半回答错误,这令他得出两个主要问题:首先,人们不习惯于费劲地思考问题,通常会脱口而出心中首先出现的答案,这样,他们就无需费力气进入系统2的思维。第二个问题是,系统2思维对于系统1思维的错误几乎监管无力。这似乎清楚地告诉弗雷德里克,学生们的思维停滞在系统1,不会,也不愿转换到系统2。

我的那一本已经被翻卷了,因为在一年的时间里,我反复地阅读了自己喜欢的部分章节,尤其是临近结尾424页的“长期投资”。它首次出现在1976年5月、6月,发表于《金融分析师期刊》上,内容从永远存在的难题——市场效率开始。他想知道,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却无法知道市场是否已经打折,这个观点对不对?为了阐明这个问题,他让我们区分两个问题:“两种投资观点:一种是简单明了,几乎不要求特殊的专业技能去评估,因此是迅速决策的过程。b,一种是要求反馈、判断、特殊的专业技能去评估,因此是慢速决策的过程。”[5]

系统1和系统2思维如何运用在投资上呢?比如,一个投资者考虑买入一只股票。使用系统1思维,他会将一个公司的PE、净资产、分红率等信息搜集起来,看看股价是否接近历史低点,看看公司是否在过去十年提高分红,据此,投资者或许立刻判定这只股票好不好。悲哀的是,太多投资者几乎完全依赖系统1的直觉思维做出决定,从来不运用系统2的理性思维。

多年以来,特雷诺与很多金融界知名学者之间交换论文,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佛朗哥·莫迪利亚尼、默顿·米勒、威廉·夏普。他也有几篇论文获得久负盛名的大奖,包括金融分析师期刊的格雷厄姆·多德奖和罗杰·F·穆雷奖。2007年,他赢得了著名的CFA机构职业优异大奖。幸运的是,他那些原本散落四处的笔记,现在被结集为574页的《特雷诺看机构投资》一书,对于所有认真的投资者来说,这本书都值得收藏。

如何调动系统2思维呢?很简单,你的系统2思维很强大,充满活力,不易产生疲劳。这种系统1和系统2的思维区别就是心理学家斯坦诺维奇所说的“分隔的内心”。

很多读者也许不知道杰克·特雷诺,他是金融管理界的知识巨人。最初在哈佛他想成为一个数学家,他195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哈佛商学院,在一家咨询公司的研究部开始其职业生涯。作为一位年轻的分析师,在一次为期三周的前往科罗拉多的旅游中,他写了一篇长达44页的有关风险问题的数学笔记。他是个多产的作家,最终成为CFA机构的《金融分析师期刊》的编辑。

但是这“分隔的内心”只是在可辨别的情况下才会有分隔,例如在一个投资环境里,只有在充分了解或掌握了公司信息后,系统2的思维才有别于系统1的思维。这些信息包括竞争优势、管理层理性配置资产的能力、决定公司价值的重要动力、预防投资者做愚蠢决定的心理课程等。

让我们将视线转到信息扮演的角色上来,我们要求的信息涉及本章的主题——耐心,以及“慢速”的价值。

对我而言,华尔街的很多决策都属于系统1的思维,主要靠直觉,也就是俗话说的“拍脑袋”。决策多是机械的、快速的,未经大脑深思熟虑的。系统2是经过认真思考的,经过推敲,要求专注的。具有系统2思维方式的人通常更有耐心。为了让系统2思维更有效率,你必须花时间去推敲,甚至沉思、冥想。你肯定会认同,我在本书中列出的准则最适合用于慢思考,而不是快速决策的系统1思维。

慢速的观点

心智工具间隙

斯坦诺维奇相信人类没有进化好,当解决一个问题时,人们会有不同的认知机制供选择。在机制的一端,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但这个强大的计算能力与成本相关。它是一个慢速度的思考进程,以及要求高度的专注。在思考机制的另一端是快速的,要求很少的计算能力,几乎不要求专注,允许迅速决策。他说:“人类是认知的吝啬鬼,因为我们基本趋向于默认几乎不要求计算能力的那种处理机制,尽管它们不准确。”[4]一句话,人类是懒惰的思考者。当解决问题时,他们选择容易的方式,结果,他们的解决方案经常不合逻辑。

根据斯坦诺维奇的说法,理性缺失的第二个原因是系统2思维中缺少足够的内容。研究决策制定的心理学家,将内容缺乏定义为“心智工具间隙”。这个词最早是哈佛的认知科学家大卫·帕金斯提出的,他说,心智工具就是一切人们心中所拥有的、用于解决问题的原则、策略、程序、知识。他解释说:“就像厨房里使用的工具叫做厨具,在电脑里运行的工具叫做软件,在内心中工作的工具叫做心智工具。一个人可以学习运用一件心智工具,去延伸他的整体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10]

在《智力测试所迷失的:理性思考的心理学》一书中,他创造了一个词——理性缺失——意指尽管具有高智力,却不能进行理性思考和行动。认知心理学认为,有两个原因造成理性缺失:一是处理问题;二是内容问题。让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那么,你需要什么样的心智工具去激活系统2思维呢?至少,你需要阅读公司年报,及其竞争对手的年报。如果从中可以得出,这个公司具有竞争力和长期前景乐观的结论,那么接下来,你应该做几个分红折现模型,包括不同的成长率、不同的股东盈余、不同的时段,以得出大约的估值。然后,你应该研究并搞清楚,管理层长期的资产配置策略。最后,你应该给一些朋友打电话,包括同事、财务顾问,看看他们对于该公司的看法,如果还有关于竞争对手的看法更好。注意:所有这些都无需高智商,但是费时费力,与仅仅简单看看PE等财务指标相比,更需要内在的努力与专注。

对于理性的理解,首先,理性不等同于智力。聪明人可能会干傻事。多伦多大学人类发展与应用心理学教授基思·斯坦诺维奇认为,像IQ测试或AST/ACT考试之类,在衡量人的理性思维方面几乎毫无用处,“这最多只是一个轻度的预测,一些理性思维技能甚至完全与智力不相干。”[3]

时间与耐心

根据《牛津美国词典》的定义,理性是一种信念,是人们的意见或行为应该基于理由、知识,而不是情绪反应。一个理性的人应该思维清晰、理智、富有逻辑。

尽管已经有足够多的证据显示,具有耐心的长期思维是投资成功的最重要一环,但现实似乎没有太多改变。甚至,2008~2009年这次金融危机和熊市也没有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现在,所有的市场活动都是短线的。20世纪60年代,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年化换手率低于10%,今天,这个比率超过300%,在过去50年里上升了30倍。[11]难以置信的是,如此大规模的短期行为的上升,竟然对于市场和参与者都没有什么变革性的影响。

理性:重要的分野

理论上而言,市场参与行为的增多伴随着交易量的提高,能使市场具有更好的价格发现功能,这反过来可以减少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差距,从而相应地减少市场的噪声和波动。但是现实中,我们发现市场中大部分的参与者是投机者,不是投资者,所以我们见到的是完全相反的景象:交易量的上升反而致使差距加大,增大了系统的噪声,导致更剧烈的波动。这个世界,当一个投资者被短期表现的压力押为人质,除了不满之外,其他什么都没有了。

为什么市场失去了如此多曾经的多元化?因为人们慢慢地从长期投资转变为短期投机。这种转变是可预期的,这只是个简单的算术问题。因为如此多的人参与短期投机,胜出的难度在增加,而回报在减少。由于强有力的磁石效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短期投机,这就将稀有的、超额回报的机会留给了长期投资者。

不应该是这样的,巴菲特的成功就是因为他玩的是完全不同的游戏,我们被邀请加入这个游戏。成功的唯一要求就是采用一套不同的规则,当然,在这中间,耐心是最为重要的。

肯定有人说,市场会很好地调节短期炒家和长期投资者之间的平衡。如果市场包括两种同样的力量——一半吸引短期炒家的错误定价,一半吸引长期投资者填平价格、价值间差距,那么这个结论是对的,市场的长、短期无效将会极大程度地被消弭。但当这个平衡被打破时,市场会如何?一个被长期投资者主导的市场,会留下一个无人值守的错误定价的市场;一个被短期炒家主导的市场,对于长期的错误定价会毫无兴趣。

时间和耐心,一个硬币的两面,这就是巴菲特的精华。他的耐心所致的成功体现在伯克希尔旗下全资拥有的企业中,也体现在部分持股的企业中。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巴菲特有意识地放慢节奏。一个置身其外的观察者,或许认为这种看似懒惰的态度,会放走容易赚的钱,但是真正欣赏这个过程的人却发现,巴菲特和伯克希尔正是用这种态度积累了巨额财富。投机者没有耐心,而巴菲特却为此而生,他说:“时光的最佳之处在于其长度。”

1950~1970年期间,市场平均的持股时间为4~8年。然而,自从20世纪70年代起,持股时间持续缩短,时至今日,基金持股的时间以月来计算。我们的研究显示,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通常出现在持股三年之后。毫无疑问,由于换手率超过100%,绝大多数人肯定与此无缘。

至此,我们画了一个完整的圆,情绪的重要组成和与之对应的理性。单单有智力不足以取得投资成功,与大脑的容量相比,将理性从情绪中分离出来的能力更为重要。“当其他人基于短期的贪婪与恐惧做决策时,理性最为重要。这就是赚钱的秘密。”[12]

那些以五年为期试图消灭价格与价值间差距的人是谁?答案:长期投资者。然而,跨度长达43年的时间里,这种差距依旧存在,或许说明市场主流经常被短期炒家占据。简而言之,那些预期中的,消灭错误定价的长期投资者大军总是缺席的。

巴菲特意识到市场短期的波动,既没有令他更富,也没有令他更穷,因为他的持有期限是长期。因此,大多数参与者不能忍受股价下跌带来的痛苦,巴菲特却一点也不紧张,因为他相信他比市场更能对一个公司进行正确的判断。巴菲特还指出,如果你不能干得更好,你就不属于这个游戏,就像一个玩儿牌的人,如果玩儿了一段时间还不知道谁是输家,那么你就是那个人。

金融理论告诉我们,投资者的回报来源于发现错误定价。我们可以假设,如果超额收益来源于巨大的错误定价,那一定会吸引众多投资者蜂拥而至,去迅速填平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差距。当进行对冲者众多,回报就会降低。然而,回顾我们刚刚提到的1970~2012年期间的平均每五年的回报统计,我们没有发现超额收益的任何显著减少。的确,投资翻番的绝对数字与整体市场表现相关。牛市中会有更多的股票翻番,熊市中会相应减少。但无论市场状况如何,相对于大势的翻番比率依然令人印象深刻。

理性缺乏,使投资者容易陷入系统1的思维,只能做出简单、浅显的判断,不适合复杂的股市。理性缺乏,使投资者成为恐惧和贪婪情绪的奴隶。理性缺乏,使股市参与者注定成为那个被称为投资的游戏中的受害者。

当然,投资者在事先挑选股票的过程中,必须进行深度的调查研究,发现那些具有五年翻番潜力的股票。这些策略存在于他们挑选股票的过程中,以及管理人的组合策略中。对于那些运用本书所列出的投资准则的投资者,他们坚持低换手率的组合策略,我有信心他们具有五年翻番的能力。

[1] Andrei Shleifer and Robert Vishny,"The New Theory of the Firm:Equilibrium Short Horizons of Investors and Firm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Paper and Proceedings 80,no.2(1990):148-153.

这样,回到原来的问题:长期而言,通过买入并持有股票的策略,能获得更大的回报吗?答案是无可争议的“YES”!除非你认为每五年翻一番实在是太过平凡了,这相当于14.9%的年复利回报率。

[2] Ibid.

我们跟踪计算了1970~2012年期间,为期一年、三年、五年的回报情况。在这43年中,以一年为期计,标普500指数中的成分股公司平均有1.8%的公司股价翻番,或者说,500家公司中有9家翻番;以三年计,有15.3%的公司,或77家股价翻番;以五年计,有29.9%,或150家公司股价翻番。

[3] Keith Stanovich,What Intelligence Tests Miss:The Psychotogy of Rational Thought(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2009).Also see Keith Stanovich,"Rationalityversus Intelligence,"Project Syndicate(2009-04-06),www.project-syndicate.org.

这引导我们走向下一个问题:在长期对冲策略的投资行为中,通过买入并持有股票的策略,能获得更大的回报吗?我决定一探究竟。

[4] Keith Stanovich."Rational and Irrational Thought:The Thinking That IQTests Miss,"Scientific American Mind(November/December 2009),35.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获取足够可观的回报,执行短期对冲策略的炒家必须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这些迅速的行动。两位教授解释说,投机者为了提高回报,必须提高投资成本(投入资本的时间),以及冒更多风险(经受更多的不确定性)。对于投机和投资两者而言,控制变量的是时间跨度。投机者期望时间短些,哪怕回报少些;投资者期望时间长些,同时期望回报更高些。

[5] Jack Treynor,Treynor on Institutional Investing(Hoboken,NJ:John Wiley&Sons,2008),425.

他们指出,股票可以被用作短期对冲的工具。例如,利用消息做对冲的短期投机者,可以将赌注押在并购消息上,也可以在发布盈利时,或其他任何使错误定位迅速消失的公告上。甚至,即使股票的价格在这些消息出来后没有反应,在没有收益的情况下,这些炒手也会迅速撤离。循着他们的思路,投机者的成本是很低的(动用资本的时间很短),并且风险很小(不确定性会很快终结),然而,回报也会很少。

[6] Ibid.,424.

根据他们的研究,“在平衡之中,从每一类对冲资产中获得的净预期回报应该是相同的。因为,长期对冲投资策略较之于短期更昂贵,前者必须从更为严重的错误定价中获取更多的回报,以取得平衡。”[2]换言之,因为长期对冲策略的投资比短期对冲策略的投资成本更加高昂,所以回报必须更高。

[7] Ibid.

进行对冲的成本是你投入资本的时间价值;风险是覆于结果之上的不确定性数量;回报是投资获得的盈利数量。在短期对冲行为中,这三个因素数量都较少。在长期对冲行为中,你的资本投资期会更长,何时获得回报更为不确定,但回报应该更高。

[8] Daniel Kahneman,Thinking Fast and Slow(New York:Farrar.Straus&Giroux,2011),4.

将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这两种策略进行比较,这种开创性的工作始于20年前的两位教授——哈佛教授、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章获得者安德烈·施莱弗,和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的金融学教授罗伯特·维什尼。1990年,他俩给《美国经济评论》写了篇研究报告,题为“公司的新理论:平衡投资者和企业的短期视野”[1]。文中,他们对于成本、风险、短期和长期对冲回报进行了比较。

[9] The bat costs$1.05 and the ball costs$0.05.It takes 5 minutes for 100machines to make 100 widgets.It will take 47 days for the lily pad patch tocover half'the lake.

长期而言

[10] D.N.Perkins,"Mindware and Metacurriculm,"in Creating Perspectives on Educational Change,comp.and ed.Dee Dickinson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Education,2002).

这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这么多人在坐标的左侧跃动不停,试图用最快的时间赚最多的钱呢?这是贪婪吗?是错误的信念吗?他们认为自己能预测市场心理的走向?抑或,过去经历了两个熊市、一个金融危机的十年,让他们已经失去了在长期投资中取得正回报的信心?对于所有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是:“Yes!”尽管每一个都是问题,但最让我感到困惑的是对于长期投资信心的缺乏,因为长期投资正是巴菲特成功道路的核心。

[11] Ilia Dicher.Kelly Long,and Dexin Zhou,"The Dark Side of Trading,"EmoryUniversity School of Law,Research Paper No.11,95-143.

所有的市场行为都与时间的连续性相关,在时间的坐标上,从左到右,我们观察到发生在微秒、分、小时、天、星期、月份、年度、十年的那些交易决策,尽管没有明确的划分,但基本上人们都会同意,越是在时间坐标线上靠左,越是投机;越是靠右,越被认为是投资。毋庸置疑,巴菲特悠闲安静地坐在这个时间坐标的右侧,保持着长期的耐心。

[12] Carol Loomis,Tap Dancing to Work:Warren Buffett on Practically Everything,1966-2012(New York:Time Inc.,2012),101.

列夫·托尔斯泰在其史诗般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中,做出了如此深刻的观察:“天下勇士中,最为强大者莫过于两个——时间和耐心。”当然他是从军事角度说的这句话,但这个描述放在投资方面同样熠熠生辉,对于那些想深化对于资本市场的了解的人而言,也具有巨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