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弓没有回头箭,开写不容我偷懒。去年五月十九日开始,半年时间,十多万字的小说初稿出来了,基本上是一气呵成,自我感觉还不错。其间有顺手时也有"卡壳"时。九月份三伏天,中国作协安排了一次作家去承德创作疗养的活动,在创作基地,我突然来了灵感,每天能写三千到五千字,这可能是受到来自全国各地专业作家们的感染。他们参观时拿着小本本记个不停,回来谈观感时口吐诗文,激情四射,晚上熄灯很晚,早上不吃早餐......可从创作基地回来后,十多天又没了思路。作家兼画家朋友吕峻涛知道后说,他创作没有思路时到柳青墓前上一支烟就来思路了,于是我们就驱车到了长安区黄甫村拜谒了柳青墓,也上了一支烟,可回来后照样没有思路。打开事先拟定的小说提纲,发现完全没有按照提纲去写,主人公的命运由主人公牵着你走,根本由不得作者左右。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做梦梦见主人公被人诬陷了,光明的仕途突然暗淡,后来虽然澄清了事实,但机遇已经失去......翻身告诉妻子,妻子揉了揉眼睛说:"神经病!"又翻了个身呼呼睡去。
接着我就开始思考怎么写,写什么?我找到作家朋友安黎谈起这个事,他建议说,你在基层党政部门当过这长那长,现在又是董事长,"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写哪个行业都行,叫你写交通题材,就写交通局长,书名就叫《交通局长》。我笑着接受了,因为我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第二天,妻子说,以后不要犯神经,半夜说话吓人一跳,不过思路蛮好的。此后,觉得脑子非常清楚,按照梦中的思路写了下去,直至第一稿完成。完稿后,匆匆印了几册,交给几位熟悉的作家朋友:莫伸、商子秦、安黎、丁晨等,想听听他们的意见,几天后,他们纷纷反馈了意见和建议,安黎还对全篇进行了仔细专业的修改,令我异常感动。我还把初稿交给身边的领导和同事阅读,他们每个人都能提出很好的建议。在听取了大家建议的基础上,我经过三次修改,由最初的十五万字,变成了现在的二十二万字。我觉得,对业余作家来说,一部小说要写好必须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听取周围同事的意见,"众人就是圣人",在写作上同理。改完后,再看看初稿,实在令我汗颜,怎么能够把那样的初级产品交给专业作家们阅读呢?后来莫伸和商子秦还专门写了读书感言,言辞真切,厚爱有加,实在叫我感动,他们的文章将作为本书的序言付梓。
退休后,本应像周围同僚一样,含饴弄孙休息清闲,但闲不住的性格,感觉良好的身体,加之可以伴随终生的文学爱好,使我很自然地把业余爱好变成了正业。去年五月的一天,时任省交通作协主席、高级编辑丁晨来到我的办公室(编写陕西公路史志办公室)说,这几年反映交通题材的碎片式文学作品不少,但没有一部大块头的东西,你能不能弄一部长篇小说?并说这是我们交通作家的责任。我有点犹豫但没有推辞,犹豫是担心长篇小说不好驾驭,没有推辞是我觉得又有了一个新的挑战。试试吧!我答应了。
最后我要感谢给我提供写作环境的公路局和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及企业的领导,还要感谢帮助我校对打印初稿的年轻朋友们,没有他们的辛勤工作,我会很累的。因为完稿后,我没有通常作家们所说的需要松口气或者"把笔从窗口扔出去"的感觉----伸伸脖子扭扭腰,眼不花,腰不酸,没准,过一阵还能整出点响动来。
说实话,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如果无所事事,虚度时光,我会得病的。来省城前,曾在基层多个党政部门任职,喜干实事,厌恶形式,与人无争,与世无争,喜交朋友,皆为善类。用大量的业余时间做"自己的事情",不经意间,已出版散文、小说达十余册逾百万字,又不经意间成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第三届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交通作协副主席,当然还有许多其他可以印在名片背面的虚名,于是,文学这个业余爱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我之所以用"不经意间",意思是说这一切都不是我刻意争取来的。刻意争取一定劳神费力,为喜爱的事情努力一定是轻松愉悦的。
<pclass="right">朴实<pclass="right">二○一七年八月
二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交通局长》终于用一指禅敲完了,初稿半年,修改半年,定稿出版半年。